一年前,我朋友跟我说他要辞职,理由是:“想跳出舒适区,弥补自己短板”,我笑他别身在福中不知福。
朋友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销售,年年都是销冠,前途一片明朗,但是他却觉得除了懂销售,还要有点硬实力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。
后来他选定了IT行业,准备做一名程序员。经过大半年的培训,他信心满满地去找工作了。结果却频频遭到HR的打击:“不好意思,我们不招培训班出来的程序员”。
就在昨天,朋友跟我说他不干了,决定还是回去当销售了。
我发现很多人都跟我朋友一样,听说哪个行业赚钱,就打算跳槽过去,丝毫不顾忌自己的能力。
但其实,真正聪明的人,会选择自己所擅长的,并且用最省力的方法去将不擅长的事做到极致,以此达到成功。
01 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更容易成功
“做擅长的事情”可以降低我们成功的成本,提高我们成功的几率。
1、从机会成本的角度
你每做出一个选择, 就必须放弃其他的选择。每放弃一个选择,都会反映出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。如果你选择擅长的事情,将会放弃最小的机会成本,获得最大的利益。
2、从效率原则的角度
做擅长的事情,可以让你更得心应手,效率更高。同样是付出一年的努力,你做擅长的事情可以做到90分,而不擅长的事情也许只能做到60分。
马克吐温,是美国文坛中杰出的文学巨匠,享誉全球,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大文豪曾经有过两次失败的投资经商经历。
马克吐温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是打字机。一个名叫佩吉的人找到马克·吐温,声称自己正在从事打字机项目的研发,但还差一笔研发经费。他向马克吐温保证,产品投放市场以后,肯定能大赚一笔。马克·吐温心动了,于是前前后后投了近20万。但直到别人已经将打字机研发出来,并投入生产,马克·吐温投资的项目还停留在调试阶段。
于是马克吐温的第一笔投资以失败告终了。
马克吐温的的第二个投资项目是出版公司。
马克·吐温知道自己的作品很受出版商追捧,于是他就自己开了一家出版公司。但因为不懂财务,也不懂管理,公司经营一直不顺利,最终破产,他本人也是债台高筑,花了很多年才还清了债务。
古语有云:“鹤善舞而不能耕,牛善耕而不能舞,物性然也”,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。马克吐温硬是要去做不擅长的事,最终只能是既浪费了努力又浪费了金钱。
02 生活不是考试,不需要把所有短板补长
每次提到“做自己擅长的事”时,都有人会用“短板效应”来反驳。
短板效应是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,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,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。所以,有人会觉得,比发挥优势更重要的,是弥补短板。
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,但是更适用于考试,而不是生活。
1、如果你的短板实际影响不大,那就没必要补齐
同事小陈是个非常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,每次见到熟人都要躲着走,理由是不会寒暄;平时公司团建、聚餐时也基本不说话,以至于很多新同事都不认识他。
虽然小陈不擅长与人交往,但依然有很多人都很尊重他,因为他的写作能力在公司是一流的,写出来的稿子基本不会被客户更改。而且他专业能力过硬,只要是他参与的竞标方案,总是能让客户十分满意。
所以,即便他很内向,但老板依然特别喜欢他,客户特别信任他,公司对他也特别倚重。
人的时间、精力都是有限的,不可能什么都去做,什么都去做到最好。当你的短板对你的影响不值一提时,只要用你的优点去弥补就好了。
2、如果短板会产生实际影响,那就找别人合作补齐
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·斯密曾提出“绝对优势理论”,就是说:我们和别人比,我某些方面比他强,但某一方面比他弱。这时候,我们合作做我们各自擅长的,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。
例如公司财务不够专业,就可以聘用比自己更有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;如果在人力资源上欠缺,可以聘用猎头或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……
所以,即使有短板,你也可以用合作、购买的方式去弥补。
在这个时代,与其非得要花精力补齐自己的短板,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,把自己的长板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。
03 “擅长”不是简单的重复,而是做到极致
还有的人会说:总是做自己擅长的事,容易陷入能力陷阱,会形成路径依赖,最终进入死循环。
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有这么一个情节:老犯人托马斯在监狱中呆了50年,结果出狱之后因为适应不了外边的生活,上吊自杀了。
难道这是能力陷阱吗?那么为什么肖申克活得好好的呢?仔细想一下就知道托马斯自杀并不是因为擅长的事产生负面影响,而是因为习惯产生的负面影响。
习惯和擅长的区别在于:习惯是反复的做一件事,而擅长是在习惯的基础上,不断更新迭代。
回到电影情节上来说,托马斯是习惯监狱生活,所以只能生存在监狱;而肖申克擅长生活,所以他能在监狱和外界生存自如。
所以说,做自己擅长的事并不会陷入死循环,做自己习惯的才会。做自己擅长的事,不仅不会陷入死循环,还可以不断突破自己,制造可叠加式进步。
中国的“吸管大王”楼仲平,其主要产业就是生产喝饮料用的那种塑料吸管,平均卖100根才能赚几分钱的利润。一根小小的吸管,确实利润不高。但楼仲平生生用二十多年时间,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,研究如何降低吸管成本,最终做到全球超过三成的市场份额,每年光卖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亿元。
楼仲平因擅长而熟悉,因熟悉而迭代,因迭代而精进。
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,并不断更新迭代,将每一步都变成后来继续前进的基础。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,这都是非常务实的基业长青之道。
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好好把握住自己的优势,不断积累,叠加,才能接近成功之顶。
服务热线
0356-30439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