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早形成自我思考体系的人,工作效率会越高,也越容易获得职场晋升。
这个道理我是很晚才明白。
所谓体系,就是方法的逻辑集合。
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将方法罗列在一起的“物理叠加”,而是抽离出具备相同本质的东西,不断进行删减和总结,最后用自己的逻辑将它们表述出来。
这是一种“化学反应”。
举个例子,大家先看看下面4件事情:
1,给老板定机票;
2,分析一个App 的结构和功能组成;
3,和同事开会分配工作任务;
4,制定假期旅行计划;
以上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事情,思考逻辑都是按照:
现状—需求—矛盾—方法—检查,这5个步骤来进行。
比如给老板订机票,首先我们要知道老板的行程安排(现状)和作息习惯(需求)。
机票时间既要在行程安排的时间内,又要尽可能附和老板的生活作息,至少你不能让他坐红眼航班。
接着,你要思考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时是否会有矛盾存在,通常大概率都是会有的。
比如老板接受不了早上8点的航班,但飞行时间最短的就是这一班。
这时你就要确定优先级,是尽快到达目的地重要还是舒适前往更重要?
你需要和老板去沟通。
当你把所有的现状、需求、矛盾都罗列清楚之后,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就可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。
比如要求尽快到达,可以有哪些航班;
要求不赶时间,又可以有哪些航班;
要求乘坐舒适,哪些航空公司的飞机可以满足......
最后一一检查确认信息无误后,提报给老板,让他来做选择题。
而以上这个思考流程中,有许多共性的思路都能用在其他3件事情的分析上。
比如订机票时考量的维度,就可以用在制定旅行计划上;
比如确认优先级的思路,同样能用于开会分配工作任务上;
再比如对老板订机票需求的拆分,可以用在App 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上。
不同方法之间的彼此串联和借鉴,共同构成了你的思考体系。
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底层技能基础(如下图)。
当你越早有这个意识,去刻意搜集和总结这些方法,构成自我思考的体系,你就越能比同龄人更快一步成长。
因为你的眼界已经上升了,看问题更着重在战略层面,而非执行层面。
并且这样做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,就是你的方法可以被复制化。
复制给谁?
当然是企业组织里的其他人,你的同事,你的团队,甚至你的老板,这时你创造的价值就不再以你个人为单位来计算,而是开始以规模化的姿态成倍增长。
举个例子。
现在许多运营抖音、小红书的网红经济公司,就已经琢磨出一套迅速帮助普通人成为网红的方法论。
里面包括视频脚本如何编写,表演场景怎么选择,表情拿捏如何到位,什么时候植入商品,都有一套经过严密论证的方法体系,套用这个框架,就能像流水线一样大批量复制网红,实现规模化的收益增长。
这才是商业模式的高级形态。
方法解决的是从0到1的问题,而体系解决的是从1到10的问题。
如果你是那个创造体系的人,就不再需要出卖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收益,而是通过培养团队,将成功经验乘以十倍甚至百倍,即使你什么都不干,你建立好的体系都在那里源源不断为你赚钱。
做到这个地步,你的身价会呈指数级上升。
服务热线
0356-3043986